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及时清理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经营实体
2025年10月9日 07:19 来源:太阳陶尔记者 林丽丽
《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将于10月10日起实施,立即清理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经营主体(聚焦法治)。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细胞”,不仅面临着成立和运营的问题,更面临着生存后的市场释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步骤》(已完成《建议》)将于10月10日正式实施。为什么会“出台这些步骤”?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市场监管,中共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配套企业注销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 《建议》在充分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落实了新修改的公司法及配套行政法规、注销公司登记的登记标准、完善退出制度,为长期手术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在提高强制注销效率的同时,努力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维护公司登记的稳定性。什么样的企业符合强制注销条件? 《建议》适用于自成立之日起三年内未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的公司。对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恢复的,将立即帮助清理“名义上”确实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生物。对于法律、国家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经批准后方可撤销的商业银行等公司,由于其行业特殊,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强制撤销的方式并不适用。如何强制公司注销? 《方案》规范了公司强制注销登记流程,并明确对被强制能够操纵的公司实行批量公告,公告期限为90天。公告期间,有关部门、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书面形式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异议。钍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对抗辩申请进行正式审查,认定抗辩有效的,终止强制注销程序。公告期满后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公司有权注销公司。公司自注销之日起终止,营业执照失效。 《办法》明确,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登记、行政许可、执法、办案等制度的衔接;加强与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强制注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提高公司强制注销水平。强制取消意味着责任是——明确吗?这些措施致力于保护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关系上,明确公司强制注销,不影响公司原股东及消灭义务人的责任;公司原股东仍需依法承担原出资义务乃至连带责任,并防止采用强制注销方式阻止履行法律义务;在救济途径方面,如果明确强制登记的公司涉及四类案件或诉讼,公司登记机关可以根据详细部门、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继续办理公司登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司登记机关也可以继续登记。当然公司的配给。企业主体退出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利于释放企业名称等大量市场资源,有效节省行政管理成本、司法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生存之道”和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