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料上绘画
发布时间:2025-10-21 09:56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走进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龙腾艺术博物馆的创作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艺术世界。看似普通的丝绸、布料、木材、纸张等,在工匠们的巧手之下,化作鹤立鸡群的牡丹、栩栩如生的虫鸟。远远望去,如画般精致细腻;近距离观察,它们就像雕塑一样清晰、立体。这就是被称为“布艺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画。纺织画源自满族传统的“贴花”技法。首先,艺术家将补丁图案贴在靴子、帽子和衣服上,以求美观。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间工艺大师滕腾创新创作了基于传统贴花的突破。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叠贴技法,制作贴花粘贴,并结合了剪纸、刺绣、景泰蓝、雕塑、堆绣等艺术品的优点,使布艺画的织物从二维装饰转向三维艺术。 2014年,纺织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糊织物涂料采用独特的材料,主要是蚕丝、蚕丝、缎等丝绸织物。制作精细复杂,需经过绘图、分解、制版、粘贴等10多道手工工序。其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都有。 《太平盛世像》《凤凰宝瓶》等布贴画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如今,纺织绘画已形成相当的合作传承体系完整,传承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众多。传承模式从最初的家庭作坊逐渐转变为工作室、教学机构。丰宁设立非遗工坊,对当地群众进行纺织画技艺培训,为200多人创造就业增收。同时,承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纳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学校的教学计划,长期选修纺织画课程。纺织绘画表现出强烈的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