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公司召开绩效考核会议次数从50%提高到90%以上,从每年一次提高到每年3次,从“剧本”到“精准问答”……2020年1月证监会持续组织以来,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的数量和质量将不断提高。从“开会”到如何“开好会”,上市公司将复杂的专业术语和商业模式转化为更易懂的语言、更生动的图表、更便捷的互动体验,通过业绩说明会的平台呈现给公众。这成为投资者了解其价值的重要窗口公司。从“选修”到“标配” 2020年之前,业绩说明会是上市公司的“选修课”,每年召开业绩说明会的公司不超过50%。以2019年为例,据Ifind统计,当年有1792家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其中以2018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为主,占比47.66%。 2020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激励人心有关事项的通知》。随后,沪深证券交易所向上市公司发出通知,动员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在2019年年报披露后召开业绩说明会。202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董事会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这对更好地发挥业绩简报等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0年,A股召开业绩说明会的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0%以上。 2021年起,监管部门将逐步推广绩效简报,推动其纳入企业自身管理。证监会统一部署相关工作,将业绩推介会范围扩大到市场影响力较大的五类公司,同时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对沟通质量、监督和提升影响力提出要求。此外,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为交易所评选出50个最佳实践案例。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市场共有3756家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占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87.41%。 2022年,证监会在确定业绩说明会次数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质量,包括优化会议形式,鼓励上市公司创新沟通方式;提高互动效果,引导“关键少数”“数”,提高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强化激励机制,将业绩说明会有效性作为上市公司信用信息披露考核的考虑因素。此外,服务支持也得到加强。 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投资者管理指引》《上市公司关系》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后必须按照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立即召开股东推介会。2022年8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联合举办电信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活动,这是上市公司联合召开行业特点投资者说明会的首次实践,为A股上市公司树立了典范。 2023年至2025年,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比例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2025年比例约为94.7%,几乎是2019年的一倍;董事长、总经理等会议出席比例超过99%。50余位上市公司高管齐聚年度业绩报告,从战略、运营、业务等不同层面传递企业价值,避免片面信息输出。 “近年来,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业绩考核越来越重视,主要逻辑是充当信息沟通的‘桥梁’,确保上市公司更好履行信息披露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22年起,公司业绩说明会的频率将增加到每年3次,投资者可以直接与上市公司沟通。公司通过绩效简报。伟明环保董事会秘书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推介会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回应市场担忧,有利于投资者加深对公司业务和经营状况的了解,了解公司会议情况。刷新IFIND统计数据,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召开了3次(含)以上业绩说明会。对于上市公司召开会议频率的增加,郑志刚表示,除了公告、年报之外,业绩推介会是管理投资者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更直接地回应投资者的问题或疑虑,提供更有效的互动和沟通。是外部投资者更好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解除疑虑的重要“窗口”。从形式上看,业绩说明会从会议室走向线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采用实时直播、预录视频播放、电话会议、文字交流等多种形式,演出吹风会的呈现方式和互动方式更加丰富。王先生是一位90后投资者,多年参加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在他看来,线上和线下各有优势。 “网上看业绩说明会比较方便,可以随时观看。如果参加现场会,就会有更多提问的机会,如果答案不清楚或者不清楚,可以补充问题,大家会更加关注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王先生说。目前,业绩说明会已对资本市场各方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田立辉表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它已经成为展示战略定力、回应市场担忧、传递长期价值的关键战场;对于投资者而言,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提供更清晰的决策依据;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推动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促进市场生态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些企业通过业绩说明会准确传达技术策略,有效提升市场认知度和估值公平性。推动“质量与效益并重” 上市公司管理层越来越意识到业绩简报的重要性。业绩发布会逐渐告别“过马路”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管理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强调上市公司与股东、投资者的沟通,持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例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各种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活动,参加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沟通会等各类投资者关系活动,增进投资者的了解”。 “上市公司应积极与股东沟通,引导股东进行长期投资。”从目前来看,业绩说明会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改善了。在田丽辉看来,下一步演出吹风会要注重“质量与效率并重”:一是深化内容质量,避免“走过场”,加强交流;二是扩大覆盖广度,确保中小市值公司也能有效参与;三是创新互动形式,利用AI技术实现更精准的投资者匹配;最后,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将业绩简报质量纳入企业管理评价体系,推动其从“标准”升级,并充当“标杆”,使其真正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郑志刚认为,一是提高沟通质量,建议上市公司可以让业绩说明会更加灵活,提高中小股东的积极性。根据企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发展条件和阶段进行预测;二是赋予公司更多决策自主权,鼓励公司每年召开多次业绩说明会,成为企业合规管理的自觉行动,为上市公司提供欣赏投资者的平台、缓冲、尊重投资者,提供与投资者长期有效的沟通。中沪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协会将根据监管要求和公司需求,充分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加强实践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扩大平台合作,加强最佳实践指导;深化研究宣传,注重正面引导,推动上市公司提高业绩简报质量,增强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质量。与投资者沟通的有效性。 (记者吴晓璐)
(编辑:马鑫)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其他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