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数学本质,培养顶尖人才
发布时间:2025-11-12 09:5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数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深刻的思想和完美的逻辑。对数学的兴趣源于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培养顶尖数学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数学研究,必须抛弃惯性,潜心治学,回归科学精神的本真——对未知的认知,对真理的探索,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近年来,我国数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学者登上了国际学术舞台。在证明我们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原创性研究和顶尖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电流目前,一些科研人员将获得人才计划的各种头衔,即所谓的“帽子”,作为其学术生涯的主要目标。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帽子”选人,靠“帽子”来评价人才。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导致有潜力的年轻人跟风,选择相对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方向,从而难以集中精力解决需要大量精力的难题。急功近利不再容易,会造成学术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会影响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健康的学术生态系统的关键是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自由探索的环境,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原创性研究。一流的学术环境意味着扎实的学术基础积累和持续的人才输出,一流的学术环境才能造就一流的人才,取得成功的成果。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评价体系,以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作为衡量标准。同时,还要保障青年学者的研究条件和较好的生活方式环境,让他们安心从事研究。顶尖的数学人才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如果把真理比作一座山,文学、历史、哲学、数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座山。不同学科相互联系,都在探索自然的真与美。回顾数学研究和发展的历史,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受到了文学和艺术的启发。数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往往来自于广阔的数学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具有数学天赋的年轻人如果早年局限于狭隘的研究方向,对相关学科甚至人文艺术缺乏基本的了解,很容易墨守成规,或者见山不见岭。没有科学文化的沃土,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科学家,更难以培养出开创学科新方向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是一片美好的土地。鼓励学生阅读哲学、历史、文学等经典著作,提高思想境界。同时注重向学生传授重要数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引导学生领略数学之美,感受数学创造之美。只有培养具有相同专业倾向和人文精神的学者c宽度可以是真正的中国数学真正的课堂。培养一批文化学习型人才需要深远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有勇气打破“帽子”崇拜,恢复评价体系;要转变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构建健康的学术生态,摒弃功利主义吸引人才;要注重人文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条道路需要不断的承诺和耐心。我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中华大地成为培养数学人才的沃土,使我国的数学研究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作者为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本报记者黄晓辉采访整理) (编辑: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