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变化
发布时间:2025-10-20 09:47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如何解读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变化 2025年10月20日 07:23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吴秋雨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为经济复苏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您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数据的变化?实体经济得到哪些金融支持?记者进行了采访。 - - 编辑者是否满足公司的信用需求?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重点产业保持较高景气水平。 “维索“没有任何抵押物,短短5天就收到了20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广东深圳高铁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朴说。深圳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做好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必须回答的问题。在了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后, 深圳市宝安区高铁实业有限公司工作团队全程线上运营,有效增强了公司市场开拓的动力。今年以来,我国信贷规模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余额 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融资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累计增加30.09万亿元,同比增加4.42万亿元。从结构上看,9月末,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中长期建设贷款余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 “重点行业扩张、9月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商联盟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点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主要行业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等行业保持高景气,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某大型国有银行分行表示,今年制造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针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可以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长期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融资支持。近日,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区宣布完成首批新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资,主要涉及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保等领域。这有利于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相关配套信贷资金的增长。与此同时,居民信贷需求回升。九月,个人消费贷款和信息服务业经营者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贷款的需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调整限购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增加。 9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交易面积同比增长近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也随之选择。融资成本下降了吗?贷款利率将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足。因为今年,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各银行统一通过“贷款透明纸”明示各项融资成本,推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明示化。提高企业贷款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广东某生物科技公司因订单增加,需融资990万元。银行与公司共同填写《贷款清关单》后,公司得知该贷款除2.7%的利率外,无其他费用。抵押登记费和审查费近3000元,均由银行自愿承担。减费分红政策的红利切实感受到。江苏某电缆公司向当地银行申请800万元普惠贷款时,通过填写“贷款明细表”,银行发现该公司名下拥有多项专利,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于是与该公司洽谈申请专项信用IT产品,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省10万元融资成本。数据显示,我国贷款利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9月份新增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基点;新增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5个基点。 “今年以来,贷款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到了比较满足。”董希淼表示。今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金融利息将对八类消费企业实体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折扣。作为21家实行贴息政策的银行之一,平安银行已指导各分行制定符合当地政策的贴息方案。据初步测算,截至9月底,该行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贴息规模约为7000万元。此外,平安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今年三季度,银行支付手续费减免金额6609.3万元,同比增长11%;利润分享业务811万户,同比增长13%。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发力,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人民币贷款保持高增长,贷款利率低位运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楼飞鹏表示,当前内外环境呈现企稳向好的趋势,企业经营、居民消费、进出口等将出现更多积极变化。下一阶段政策将如何落实?继续发挥政策工具在金融结构中的引领作用。今年以来,我国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和化解,人民经济保障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和稳定性。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M2)335.38万亿元,同比增加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余额(M1)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流通中货币余额(M0)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现金注入7619亿元。楼飞鹏分析,今年以来M1和M2剪刀差明显收窄,反映出劳动力和经营活动增加、个人投资和消费需求复苏等积极信号。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降准、降息,今年5月又出台降准、降息等一揽子政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董希淼表示,金融结构政策工具实现了金融“五条大条”的全覆盖。未来,他们可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提高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成效。 “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第一阶段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效果将持续显现。”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在货币政策持续强化的同时,近期产业政策力度也有所加大,持续为投资提供支持,支持经济保持回升态势;在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供需关系有望更加平衡,经济周期平稳,有助于经济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 (编辑:单小兵)